一场瞄准靶心的行动——生态扶贫的“康县样本”

【来源: | 发布日期:2015-04-30 】 【选择字号:

 
时间:2015-04-30 09:15  来源:康县新闻网

 

本报记者 刘宏洲

康县按照“统筹城乡一体发展、建设生态美丽康县”和打造整县生态旅游大景区的目标任务,把美丽乡村建设、生态养生旅游与乡村旅游相结合,着力打造“吃农家饭、住农家屋、游农家景、享农家乐”的乡村旅游模式。图为城关镇凤凰谷村农家客栈。记者 刘宏洲 摄
康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。目前,已开办网店512家,累计销售额1112.33万元。带动发展网销产品生产加工企业21家,快递物流企业15家。 刘宏洲 摄
康县大鲵人工繁殖已成规模,种鲵存塘量达到7500尾,年繁殖幼鲵6万尾以上。图为人工繁殖的幼鲵。刘宏洲 摄
康县农民冬闲时节加工手工挂面增收入。康县豆坪乡、平洛镇许多农户利用冬闲时间,以家庭作坊的方式加工手工挂面,每个加工户平均一个冬季可增收5000元以上。图为豆坪乡周家坝村村民在晾晒传统手工挂面。刘宏洲 摄
康县天麻喜获丰收。主产区阳坝镇预计产量将达到3000多吨,产值突破1亿元。图为阳坝镇小沟村村民正在采收天麻。刘宏洲 摄
康县有中国核桃之乡美称
“以前我们一家人东奔西走,一年也就收入万把块钱,现在家里办了农家乐,不用出门,每年就能有几十万的收入。”王坝乡大水沟村村民肖子春高兴地说。

“我家的4亩核桃园,经过综合管理,一年能收入两万多元。”望关乡沈湾村村民李仲义笑着说。

“我家种了4亩魔芋,收入了三万多元。”铜钱乡罗坪村村民罗明全说。

 在康县,生态扶贫已经悄然成风,俨然成为当下最“时髦”的扶贫手段。

“生态扶贫就是依托生态资源,在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基础上,形成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好互动、相得益彰。”康县委书记李廷俊说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依托地域优势 精准发展方向

“我们公司开业还不到一个月,经营收入已经达到13万元,超过了我们的预期。”凤凰谷旅游公司经理李万龙高兴地说。

李万龙是土生土长的凤凰谷人,也是一位资深打工仔。他在深圳做酒店管理多年,月薪也达到6000多元。去年春节,回家过年的他看到家乡建成了美丽乡村,就萌生了回家创业的念头。去年底,他听说村上要成立旅游公司,就赶紧报名入股。股东们认为他有酒店管理经验,就推荐他担任了公司经理。虽说这个经理月薪只有2000元,但他很有信心。他说:“原来我想,三年后,公司发展了,收入肯定要超过外面打工的收入。但从目前情况看,要不了那么长的时间。”

34岁的娄丽芳原来是一个留守妇女,旅游公司成立后,她成了这里的服务员,每月也有1500元的工资。她说:“原来只照顾老人和孩子,现在家门口有了打工的地方,挣钱顾家两不误,对我们妇女来说,太好了。”

凤凰谷村党支部书记史佐宏说:“旅游公司有股东21户,租用了9户村民的房屋,还聘请了7名服务员,加上村民给农家乐卖野菜、土鸡等农产品,可以说,带动了一方群众发展。”

依托美丽乡村和风景如画的自然资源优势,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,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,让贫困群众靠山水美景吃上旅游饭、摘下穷帽子。在康县王坝乡、城关镇、阳坝镇随处可见。从建设美丽乡村到经营美丽乡村,从保护生态到利用生态,康县迈出了先行的步伐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完善基础设施 精准扶贫项目

豆坪乡西沟片区是康县较为典型的贫困片带,境内山峦重叠,河溪纵横。由于不通公路,使这一片区群众的观念落后,生活艰苦,与外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。去年以来,康县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,拓宽硬化了西沟、成沟、黑竹村通村公路。整合资金对群众危房进行了改造,建设了党员活动室、停车场、休闲广场等公共设施,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。

村庄的变美激发了群众的发展热情,今年以来,该片区采取公司+农户的形式,栽种丹参700亩;对整流域的经济林进行了综合管理,嫁接核桃树上万株;还与万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合作,加工空心手工挂面,多渠道寻找增收路子。

“基础条件的改善,为精准扶贫注入了强大活力。我们对有发展能力的农户出点子、找路子,对确实不具备发展条件的五保户、智障户,采取政府兜底的办法,确保他们生活有保障。从现在发展的趋势看,同步进入小康在西沟片区没有问题。”豆坪乡党委书记郑绍邦自信地说。

不论是铜钱乡罗坪村的整村魔芋种植,还是阳坝镇、两河镇、白杨乡的茶叶产业,望关乡、平洛镇的万亩核桃林带,豆坝乡的高山蔬菜等,方向的精准都与基础设施改善是分不开的。正如康县委书记李廷俊所说:“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,还改变了农村群众的生活方式,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,推动了农民就地就业、农业就地转型、农产就地增值、农村就地致富的四个就地化。因此,我认为,只有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,才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精准扶贫道路。”

“发展乡村旅游、生态养殖、经济林产业,实施生态扶贫,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,而且可以达到经济发展、生态改善、农民增收的多重效果。”康县人民政府县长文元旦说。

精准扶贫,科学扶贫。生态经济化、经济生态化。既能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,又能保护青山绿水,优化生态环境。康县迈出了可喜的一步。

编办概况